省经贸委日前印发的《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中药产业的意见》,提出了包括建成5个以上符合国家标准的药材种植基地、投资16亿元对全省中药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在内的一揽子目标和措施。引入现代科技,加快传统中药产业的改造步伐,让中药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这是我省医药行业“十五”期间雄心勃勃的目标。
省经贸委在《意见》中确定,从中药材种植和中药工业现代化两个方面着手,加快中药现代化。
《意见》明确,中药材种植要采用细胞培育、基因改良等现代生物技术及新法栽培技术,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和野生药材家种化。产业化种植的主要品种是驰名国内外的“浙八味”和享有盛誉的厚朴、萸肉等,“十五”期间的种植面积将达到30万亩,建成黄姜、石斛等5个以上符合国家药材生产标准的种植基地。
中药工业现代化包括中药饮片现代化、中药提取现代化、中成药现代化3个方面,规划总投资16亿元。“十五”期间,全省规划投资2.5亿元,重点建设杭州中药饮片厂等3家以上现代化的中药饮片加工示范基地,形成年产优质中药饮片3000吨的生产能力,创建3个以上名牌。
中药提取要大力推广应用大孔树脂吸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等现代工艺技术,以出口为主要目标发展标准提取物的生产。“十五”期间,规划投资6.5亿元用于这项技术改造,形成全省年处理中药材5万吨的生产能力,重点建立“康恩贝”、“正大青春宝”等5个以上中药提取物加工基地。
对传统中成药丸剂、散剂、膏剂进行深度研究,对中药现代制剂从制备理论、生产工艺到技术装备、包装等进行综合研究,研发新剂型。规划投入7亿元用于技术改造,促进10家企业率先完成工业现代化,其中,“正大青春宝”、“康恩贝”、“宁波药材股份”、“天目山”、“胡庆余堂”5家企业要建成具有上世纪9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