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七一”党的生日,最近,我办组织了全体机关干部到井冈山开展主题为“继承革命传统,做好本职工作”的特殊组织生活。本次活动中有“六个一”:走一段红军走过的路,吃一顿红军餐,参观一些革命旧址,祭扫一次革命烈士陵园,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畅谈一次参观学习体会。通过这样的活动,对我办机关干部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树立大家做井冈山传人、不怕艰难困苦、敢想敢干的精神,增强大家做好信息化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走一段红军走过的路。五百里井冈,道路蜿蜒崎岖。当年,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在这里点燃了“星星之火”,用鲜血和生命探索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革命道路。上井冈山的路,曲折而险峻。这里的每寸土地,都曾留下了革命先辈的足迹;每根草木,都记录着一段感人的史实。我们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从险峻的黄洋界哨口遗址到简陋的大井毛泽东朱德故居,从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陵园到记载血红历史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仿佛历史的列车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吃一顿红军餐。“红米饭呀么南瓜汤……”这首广为传唱的井冈山革命歌曲是纪念当年井冈山的红军的。当年井冈山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异常艰苦,一日三餐离不开红米饭和没盐没油的水煮南瓜汤,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红军将士却依然豪迈乐观地生活、战斗。井冈山的土特产红米饭南瓜汤,曾经滋养了革命队伍。踏上井冈山的土地,我们终于尝到了唱了无数遍的红米饭和南瓜汤,品味着红米饭、笋干、野菜,犹如在品味着当年红军的生活,这顿饭成为大家难以忘怀的井冈山体验。
参观一些革命旧址。井冈山的革命旧址处处都是一部血写的英雄史,处处都有一篇永不枯竭的动人故事。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那些珍贵的照片、详实的文字和文物,向大家展示了曾经在井冈山走过的一段光辉的革命历程;在大井毛泽东旧居,陈列着毛主席当年用过的床、草席、桌凳、桐油灯等用品,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他在桐油灯下辛勤工作的身影;在黄洋界哨口,一尊炮台和身后横竖的两块纪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几十年前军民齐心协力,英勇战胜敌军的情景。
祭扫一次革命烈士陵园。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缓缓步入瞻仰大厅,怀着崇敬之情,大家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拾级而上,先来到烈士纪念堂,大厅中央嵌刻着毛泽东书写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两侧耳房陈列着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主要领导人的遗像和生平简介。我们将花圈献给在井冈山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深深缅怀他们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为缔造“共和国第一块奠基石”而献身的精神。
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全体党员站在革命烈士陵园的大厅里,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右手,向党再次发出铮铮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铿锵有力的誓词,让每一位党员又回到了当年入党时热血沸腾的激情时刻,使每一位党员都感到了肩上那沉甸甸的责任。
畅谈一次参观学习体会。回程途中,大家一边观看着《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史料片,一边相互交流着自己的收获。大家表示这次参观学习是爱国主义教育生动的一课,使我们对我党早期的革命斗争历史有了一次全面的了解,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主席的话语深深印在大家的脑海中,激励着大家奋发进取、努力工作。为着先烈们憧憬的生活,大家都表示要为信息化建设贡献绵薄之力,以告慰烈士们的英灵。十六大报告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论断为中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点亮了一盏明灯。我们愿意信心百倍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人的周围,继承和发扬烈士们英勇向前的大无畏精神,奋发有为,用我们的双手,建设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