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外一些跨国农药生产公司由于环保、生产成本等原因,正在考虑调整农药开发、生产与经营的策略。这些跨国公司拟由总部主要掌握科研开发和销售,而在其它国家进行生产。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可以利用跨国公司调整的这个机会,引进一些国内需要或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新品种,但不应以牺牲环境和过多的市场为代价。
中国农科院的有关农药专家介绍,仅以亚洲为例,就可明显地看出这种趋势。日本是农药科研开发最先进的国家,他们开发了不少新的品种,拥有多项专利,在我国目前进口的农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日本公司的产品。韩国是亚洲农药开发和生产的后起之秀,取得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成绩,近年开始在我国登记并开始销售新型农药。印度在加大农药投入后,采取引进人才的策略,其农药生产有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在一些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方面有了突出的进展,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间体----菊酸的生产装置,近年来向我国出口了一些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及其中间体,在世界市场上也与我国展开了竞争。目前从已进入我国的外国农药企业运作状况来看,农药行业利用外资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企业有15个,直接利用外资超过1亿美元,其中已经建成的项目有5个,世界排名前10位的公司中的8个公司已经在我国建立合资企业。
通过合资企业的建立与运营,我国的农药产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引进了一些农药新品种,同时引进了一些农药中间体和制剂的生产技术;二是引进了一部分资金,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国内资金方面的压力;三是从合资企业的运营中学到了一些管理经验、产品开发手段的营销方法。专家提出,如果内的农药企业较好地利用目前的这些机会,很有可能在产品结构调整、资金引进和提升企业管理水淮等诸方面有迅速的提高,从而加强国外农药跨国公司与国内农药企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