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统计科学应用研究所新近出炉的一份报告指出,在第6城市群诸城市中,从总体经济实力上,苏州、无锡、宁波已经晋升第二梯度。
在8月21?22日召开的长江三角洲经济与民营企业发展论坛上,这份报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另据记者了解,苏州、无锡、宁波三市对此也不以为然。
报告的结论:新格局
这份题为《长三角:共同开创未来的新天地???长江三角洲经济增长新格局研究》的报告指出,随着第6城市群增长多极化,新的“一超多强”经济梯度逐渐成型,城市的行政定级不再对经济实力的增长形成约束力。
报告称,“一超多强”是长三角区域经济梯度的基本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前,上海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与区域内其他城市不在同一等量级上,处于“一超”地位;南京、杭州等省会城市由于历史沿革和行政优势,经济发展稳定,处于“多强”地位;其他城市则处于第三梯度。但是随后由于地级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的经济梯度格局受到挑战,以行政定级来划分城市经济实力的概念被打破。
报告根据第6城市群原15城市2002年的年度GDP分析,上海的GDP为5409亿元,仍然遥遥领先于其余城市,经济实力继续处于第一梯度;苏州、无锡和宁波的GDP均超过1000亿元,和杭州、南京一起跻身于第二梯度;其他城市处于第三梯度。报告称值得一提的是,苏州、无锡不仅经济实力晋升第二梯度,而且已经超过本省的省会城市南京;宁波的GDP总量虽然尚在杭州之下,但也已经在南京之上。
苏锡甬三市:不买账
对于这份报告,三个“新贵”城市都明显缺乏热情。苏州市政府办公室的一位官员表示,没有听说过上述的排名,苏州对类似的排座次也不发表自己的评论。无锡市政府副秘书长常荣初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排名没有多少意义。他表示,城市发展的关键是其综合竞争力,无锡一直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要把经济搞上去,对各种各样的排名并不太在意。
宁波市经委副主任陈克温对报告提出三市“晋升”为第二梯度表示了自己的质疑。他说,从GDP上说,宁波早已是第6城市群中处于第二梯度的城市了,这是毫无疑问的。龙头城市上海处于第一位,宁、杭、苏、锡、甬五城市属于第二梯度,这已经是约定俗成、广为接受的说法。
陈克温说,学界或是经济界有多种排名,分别出自不同的考虑,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宁波并不看重这些。已有的排名只不过说明了过去的成绩,而宁波这两年经济上来很快,杭州湾大桥的立项建设,又给宁波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宁波的前景,岂是一个排名可以限量?
学界的声音:阶段性
这一报告的相关课题组成员、上海市统计科学应用研究所祝所长对记者说,报告起源于所里向上海市统计局申报的一个课题,并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的重视。现在关于第6城市群分成几个梯度,众说纷纭,报告只是代表课题组成员的一些观察和思考。此外,报告的撰写也完全是从上海的角度出发的,试图为上海进一步树立核心地位、促进第6城市群经济一体化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沈玉芳教授告诉记者,以前学界是按照城市的功能和“首位度”来给各城市排座次的,苏州、无锡一直处于以上海为中心的核心圈中,而宁波以前是不在其中的。现在由于交通设施的高密度改善,各城市区位条件的差异比较小,大家的增长潜能都被挖掘出来,总的说来第6城市群的经济都非常活跃,按照GDP进行排名意义不大。
沈玉芳认为,经济的增长表现于GDP上只是阶段性的。目前除了上海已在第6城市群中树立了绝对的优势,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别的城市去争一个排名并没有多大意思,关键还是要把经济搞上去。
不过不管各界看法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以苏州、无锡和宁波为代表的一批城市经济快速增长,使第6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多极化态势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