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聚焦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日报】宁波问道掀起“头脑风暴”
  • 阅读:
  • 时间:2016-10-18
  • 发布:市经信局
  • 民营企业对话世界500强活动现场。

    “智能制造能为企业带来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民营企业如何推进智能制造应用”“政府、企业如何携手打造可持续的智能制造生态圈”中国制造2025如何对接德国工业4.0?……在“2016中国企业对接世界500强”活动上,来自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及微软、菲尼克斯、罗克韦尔等的专家和企业界“巨头”,围绕智能制造的话题展开一场“头脑风暴”。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要因地制宜推进”

    如何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认为“中国制造2025”相关文件和政策的出台,无疑为中国经济的未来明确了发展方向和重点。未来中国制造的一条主线就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而在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的过程中,首先要夯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基础。其次,要加快企业产品升级、能力提升、管理变革和模式转换。

    值得注意的是,还要因地制宜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这就需要政府根据本地优势和原有产业,创新产业生态环境。政府还要带头开展网上服务,对融合的企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采取宽容的放水养鱼的态度。另外对互联网的服务要加大政府采购力度,除了硬件,在软件、服务方面政府采购也要跟上。

    微软作为全球信息产业的巨头,正在积极进军工业互联网领域。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政府与公共事业部总经理杨晨表示,微软长期致力于一个“端到端”的愿景,通过更好的设计优化,通过云服务的技术和供应商、客户进行互动,通过移动和社交的应用手段,增强客户的黏性。

    如今这些愿景都已基本实现。未来还会有什么东西?杨晨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工业互联网将引发传统制造业的巨变与重构。

    “智能制造要与整个产业生态相结合”

    中国为什么提出要发展智能制造?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顾建党说,答案就是6个字———“过剩、倒逼、颠覆”。

    那么德国制造业的独特性在什么地方?它强调产业生态,大鱼、小鱼和虾米共生共存。3年前菲尼克斯推出了菲尼克斯智能战略推荐联盟。也就是,企业要跟产学研机构进行合作。德国工业4.0,教育要先行。过去几年,菲尼克斯不断通过智能教育联盟解决智能制造的人才问题。“讲智能制造,不能把智能制造局限在企业内部,要和整个产业的生态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一些独特的价值。”顾建党如是说。

    同样作为德国在中国的企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伟国表示,德国工业4.0,是德国制造业的一个战略。它的主要竞争力是什么?首先它能够满足定制化、多元化生产的要求,其次是能够检测跟踪所有的数据报告,成为整个智能互联的核心。

    构筑可持续的智能生态圈

    如何打造可持续的智能制造生态圈?罗克韦尔自动化亚太区政府事务副总裁包崇侃认为,智能制造需要四方面支持,一是国家战略支持,政府应遵循企业实际需求进行支持;二是创新技术带来新的价值和商机;三是行业联盟促进和推动最佳实践;四是工业标准驱动互操作性和通用性。

    会上同样提出“生态”概念的还有台达集团副董事长尹镟博。他以台达集团自身实践为样本,讲述台达秉持“环保节能爱地球”的经营使命,运用电力电子核心技术,整合全球资源与创新研发,深耕三大业务范畴,包含“电源及元器件”“能源管理”与“智能绿生活”。同时,持续提供高效率且可靠的节能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尹镟博特别介绍了其在全球范围内与合作方共建22栋绿色建筑的实践案例,将推广绿色建筑作为实践节能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