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作为浙江汽车产业发展的引领区,宁波市发挥整车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培育核心零部件领域“名配角”企业,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2万辆,同比增长近五成。
初冬的领克汽车余姚工厂里一片繁忙,千吨级冲压机、焊接机器人、AGV小车和产线工人分工协作,加紧生产多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工厂总经理陈磊说,今年前10个月,这里一共下线了近5万台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超过56%。因为市场销售火爆,他们现在正满负荷生产,“虽然说我们就是一套设备,但是我们能生产不同的车型。像我们余姚基地现在能够做领克01、做领克05,现在领克08也在生产。我们的点焊是百分之百能够自动化,这个是我们能够柔性化生产的必要条件。还有机器人的视觉系统,就是能够通过机器人来判断我们上来这款车是哪款车型。”
陈磊介绍,面对瞬息万变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克汽车余姚工厂今年前三季度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了近45%。不久前,领克第100万辆整车——一辆混动SUV领克08EM-P在余姚工厂下线。领克品牌研究院产品策划经理娄心林说,根据消费者反馈,他们给这款新车型装上了“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特别是在冬天有一个续航打折的这个问题,我们是配备了一个5千瓦的加热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温度比较低的时候,电池快速地回归到适宜的一个工作温度。”
包括领克在内,宁波本土的新能源整车品牌,正在加速抢占市场。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2万辆,已接近去年全年,同比增长47.9%。宁波市政府去年底与吉利集团集中签约的9个新能源整车项目,目前也在有序推进。
吉利汽车集团政府事务运营总监张凤莹说,吉利在宁波的多个工厂将迎来全面的新能源产线改造,“目前,车型开发还有工厂的改造各项工作也都在有序地推动中。其中极越品牌的纯电SUV,已经在前湾新区的极氪工厂完成了下线并量产。在接下来,还有两款新车型也将比原计划提前一季度,预计在今年的四季度完成下线,并计划于明年一季度上市。”
在整车龙头企业带动下,截至目前,宁波811家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中,一半以上已关联新能源汽车,产品涵盖了电机、电池、电控、通用零部件等领域。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安全带总成、气囊方向盘总成的研发制造,今年前三季度配套新能源车型的销售收入占比约40%。松原股份董事会秘书叶醒说,公司新建的年产1325万条汽车安全带总成生产项目已经投产在即,将强化提升面向新能源车企的综合供货能力。
不过,在业界看来,宁波的汽车零部件总体还是偏于传统,三电领域核心零部件有待进一步做强,智能网联领域实力也相对薄弱。对此,宁波正会同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持续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活动。在10月底宁波举办的一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零对接会上,吉利汽车、极氪科技、中汽研宁波检验中心等10家单位集中发布供需信息,现场签约9个合作项目。
宁波市经信局汽车与装备工业处干部靳鲁泉说:“推进企业产品的智能化、轻量化以及生产过程的数字化,适应新能源车企对智慧订单的管理,还有车辆产品性能等要求。支持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协同研发,推动传统零部件企业与新能源的整车企业联动,研发适配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提高通用零部件在新能源汽车里面的配套率。”
今年以来,宁波先后出台了《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关于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其中提到,到2025年,宁波要力争培育形成10个以上的新能源整车品牌,把新能源汽车的产量提升到70万辆以上,占全省比重超过50%,占全国比重超过5%。相关部门将给予全产业链的支持。
最近,宁波还入围了全国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是浙江唯一入围的城市。根据预期目标,到2025年,宁波城市公交、出租汽车、邮政车、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的新增及更新车辆将实现100%的电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