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甬派客户端记者 金鹭 严瑾
在今天开幕的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宁波企业崇山科技作为“换电界”的一匹黑马,在哪吒、理想等一众“网红”车企展馆间,仍是毫不逊色。
企业不仅将整个换电装置搬入了场馆,更是亮出了“最快20秒换电”的最新技术,吸引了不少眼球。
换电模式,能否成为新能源赛道盈利新风口,为车企、第三方服务商以及电池厂商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最快20秒“满电复活”
换电,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更换电池的方式,直接为电动汽车实现能源快速补充。
其实,“换电”这一概念,在电动汽车领域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
例如,宁德时代将在十个城市启动换电服务;蔚来宣布要在全球建4000座换电站;协鑫能科在浙江杭州、宁波等地同时投运10座协鑫电港自研换电站,并与百度合作第六代量产无人车换电项目……
不过,同样是“换电”,崇山科技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换电环节最快只需20秒,即可让小车“满电复活”,从进场换电到车辆驶离,全程也只要2分钟。而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装置,“换电”时长普遍在3分钟以上。
“毫不避讳地说,我们的换电技术在业内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企业CEO李鹏飞这样说。
展厅现场。
据介绍,相比于传统“单机械臂”的模式,崇山科技采用了“双机械臂”模式,将拆电、换电两个步骤同时操作。
“好比在一只手将旧电池取下的同时,另一只手已经将新电池装上了。”李鹏飞说。
另外,崇山科技开发的换电装置,占地面积只需要2至4个停车位大小,就可以实现每日最高240次的换电。
目前,企业已经在杭州、南京、宁波等多地铺设了换电装置。企业也正与东风集团等车企合作,试图进一步打开市场。
换电,如何打破“叫好不叫座”现状?
相较于充电,“换电”固然有速度快的优势。然而,“换电”场所占地相对较大且固定,相较于充电则略显不便。车企投资布局做换电站,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人力进行建设。
因此,在很多人看来,当下“换电”模式仍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放眼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蔚来是唯一一家将换电技术大规模投入商用的车企。
“换电”的发展瓶颈,如何破解?
在李鹏飞看来,提供标准化服务,让“换电”像“加油”“充电”一样实现普遍性,是行业发展的出路。
“‘换电’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要通过技术+服务的模式,让更多汽车品牌加入到换电阵营中来,实现换电技术的推广。”李鹏飞说。
标准化换电站,可以覆盖不同品牌电动车,包括从A00级到B级、C级的乘用车以及物流车等诸多车型。
通俗地说,要通过标准化“电池包”的模式,打通电池与车型的适配壁垒。例如,宁德时代就提出“换电块”的概念,将适配80%的车型。
宁德时代换电装置。
不过,业内人士提出,要在车企间推广统一规格电池,将会影响高端车型的溢价与竞争力。
并且,目前很多车型在底盘结构、安装位置、接口、匹配度等通用性方面还存在着差异,想要将这些实现统一,困难不言而喻,短时间肯定很难实现。
5年后,“换电”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阻碍“换电”发展的另一个壁垒,还有消费者的认识。
因为换电后,很大概率换到一个“二手电池”。这对于刚买了新车的车主而言,大多数是不愿意的。
这也是制约“换电”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过,在李鹏飞看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车主的“新车”变为“老车”,这一阻碍将逐步消失。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迭代很快,几年后,如果能给自己的‘老车’更换一个性能更好的电池,我想很多车主是乐意的。”李鹏飞分析。
由于“换电”模式在补能效率、公共资源集约、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近年也受到了政策、资本和市场的重视,“换电”赛道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就在这个月,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鼓励各试点城市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宁波作为15个试点城市之一,位列其中。
通知提出,要在全国建成7800座换电站。其中,对宁波的要求是,建成180座换电站,在换电方面实现一系列“先行先试”。
“这是一个万亿市场,不过,真正的风口还未到,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技术储备,走在前头。”李鹏飞预测,随着基础性、标准性的问题得到破解,2027年前后,换电模式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编辑: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