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聚焦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甬派】一大批顶尖专家学者都被这家宁波民企吸引!为什么?
  • 阅读:
  • 时间:2023-12-01
  • 发布:市经信局
  • 点击播放视频

    甬派客户端记者 殷聪 冯瑄 视频 史米可

    11月30日下午,参加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座谈会的40余位国内顶尖专家学者,来到宁波路宝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参观。

    路宝究竟有何吸引力,引得一众顶尖专家学者造访?从一些细节里,也许能窥见端倪。

    路宝科技。

    桥梁变位装置已应用在多座大型桥梁上。

    一场痛定思痛的技术创新

    不少市民肯定刷到过这样的视频,大跨度桥梁在遇到大风等恶劣天气及重载车辆时,会发生特殊的变位,甚至剧烈晃动。

    这种情况下,位于桥梁端与端之间的伸缩缝,就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伸缩缝,尤其是大型桥梁伸缩装置,虽然看似不起眼,但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被国外龙头企业所垄断。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高速公路开始兴建。路宝科技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徐斌敏锐察觉到,交通领域是一次难得的创业风口。特别是了解到当时我国桥梁伸缩装置,“清一色”是国外进口的产品后,徐斌更加坚定了实业报国的信念。

    国外企业能做的,国内企业肯定能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徐斌经人介绍,买下了某研究所的无缝伸缩缝专利技术。随后生产的第一批伸缩缝,在1995年成功应用到沪宁高速上。

    企业内部。

    “但买来的技术,终究没能经受住考验。”徐斌坦言,由于技术不成熟,应用在沪宁高速上的伸缩缝使用不到一年就出现了大面积损坏。300多万元的投入打了水漂,徐斌四处举债,企业“九死一生”。

    国内无技术可用,国外技术严格封锁,几乎陷入绝境。但这没有吓倒徐斌,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徐斌也在失败中意识到,技术必须依靠自己。

    于是,他带领初创团队,几乎见桥就爬、见桥洞就钻,调研分析了世界上桥梁伸缩装置的现状,向全球专家讨教,潜心研发。

    1999年,徐斌随国内桥梁领域权威专家参观国内某重点工程国外伸缩缝厂家现场施工时,专家参观团被远远拦住不让靠近,理由是担心被“偷技术”。

    桥梁变位装置。

    “虽然倍感屈辱,但谁叫我们技不如人呢?”徐斌说,这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一定要研发出国产的桥梁伸缩装置。

    机遇垂青有心人。随着我国桥梁跨度越来越大,桥梁变位运动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再加上车流量大,重载车辆多等现实国情,进口产品越来越难以适应我国桥梁需要的抗冲击性和耐久性,导致桥梁伸缩缝损坏状况频发。

    与此同时,徐斌与研发团队持续攻关,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

    杭州湾跨海大桥。

    2002年,路宝科技研发的RB单元式多向变位桥梁伸缩装置被首次试用。该装置采用梳齿结构、每米一块的模块化设计,首创简支轴转变位技术,能主动顺应中大桥梁6自由度变位,提高了伸缩装置的使用寿命、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能,一举打破了国外垄断。

    2008年5月,当时的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该桥全线采用了路宝研制的单元式多向变位桥梁伸缩装置,总价还比进口产品报价少了一半多。更让徐斌感到自豪的是,大桥通车至今10多年,伸缩装置主部件实现了“零更换”。

    “我们的产品一炮打响,赢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徐斌说,如今路宝科技的产品在大型伸缩装置市场占有率超过60%,已成功应用在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五峰山公铁大桥、非洲第一大桥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等众多“世界之最”工程上。

    “持续创新才能持续进步。市场应用,是实现创新价值和检验技术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在徐斌看来,只有产品不断迭代更新,才能巩固发展优势。

    南沙大桥。

    一次从跟随到超越的关键跨越

    破解伸缩缝难题,让徐斌对创新研发信心大增。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到路宝调研时,曾对徐斌说:“我们的伸缩缝不再受人欺负了!但还有不少技术受制于人,比如钢桥面铺装也是桥梁界的世界难题。你有创新思路、会钻研,要是能研发出我们自己的钢桥面铺装技术,你为国家和行业的贡献会更大。”

    专家的信任和鼓励,激发了徐斌再度挑战世界难题的雄心。

    从2008年开始,路宝潜心钻研10余年,先后投入超两亿元,自主研发出全新的ECO改性聚氨酯铺装系统技术。

    这是一种完全“不含沥青”的铺装技术。它采用新型冷铺工艺和高分子新材料,内聚力强,韧性好,温度适从性优,使用寿命长。

    不仅如此,由路宝自主研发的铺装成套施工装备,首次实现了钢桥面的抛丸、底涂、拌合、摊铺、撒布、标线全过程流水作业,解决了原有沥青铺装,高排放、高能耗、多层施工养生等痛点。目前,该铺装技术除在桥梁领域应用外,已经在包括城市道路、广场、隧道、机场路面等在内的多个领域进行了应用。

    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

    自2015年以来,该技术已成功应用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闵浦大桥、温州瓯江北口桥、武汉杨泗港桥等几十座特大桥工程,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沈阳桃仙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等32个机场,上海北青公路、329国道宁波段等重载大交通量路段中。

    “要做,就做到最好。我们的目标是要让改性聚氨酯类材料成为继水泥、沥青后,大面积多领域使用的基建材料。”徐斌说,要和水泥、沥青的地位相提并论,就需要在他们的短板上寻求突破口,创造特有的地位和使用价值。

    如何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保证桥面、机场跑道以及重载道路平顺、安全、耐久,是尚未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也是给改性聚氨酯类材料预留的机会。

    徐斌告诉记者,聚氨酯类材料可以通过配方调整,以化学手段对高分子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改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目前,成型后的ECO聚氨酯路面在抗压强度达到水泥路面的同时,柔韧性变形性能超过沥青路面,兼备“硬而韧”的特点,同时满足了重载交通和柔性桥面大变形的需求。

    企业内部。

    “经过长期的研发,我们的聚氨酯类材料已经耐得了高温、扛得了低温,而且铺装效率更高。”徐斌说,目前,我们的材料已通过零下40摄氏度的性能测试。

    创业30年来,徐斌有很多次机会可以让企业多元化发展。但他始终坚定地走专精特新之路。

    “此次邀请院士、专家走进路宝科技,目的也是为了向更多学科的专家讨教研究,未来智能化桥梁结构件、新型路面材料、装备发展的方向。”徐斌说,今年是路宝科技成立第30个年头。

    “三十而立”的路宝科技会坚守初心,“向心而立”,更“向新而行”。

    宁波正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新闻多一点

    在宁波,路宝科技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

    2016年,工信部启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旨在引导制造业企业十年磨一剑,专注于企业擅长的领域。

    制造业单项冠军是引领全球制造企业的第一方阵,是中国制造的“排头兵”。截至目前,宁波已有8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一。

    为什么要做得深、做得精、做得专?一把伞的比喻就十分恰当。

    如果你的伞面太大,顶风时的压力就大。但当伞面没有那么宽时,你就容易抓得牢。

    做专、做精才能做特、做新。如今的宁波,单项冠军正茁壮成长。

    编辑: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