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聚焦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甬派】蝶变的绿色新动能①昌亚新材料:降解小产品闯荡千亿大市场
  • 阅读:
  • 时间:2023-03-16
  • 发布:市经信局
  • 甬派君有话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作为全国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勇立潮头的宁波正以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生产方式数字化等方向为突破口,加速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今起,宁波日报、甬派客户端、中国宁波网推出“蝶变的绿色新动能”栏目,通过深入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企业,一同探寻宁波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精益求精让昌亚新材料迅速壮大。

    “在‘双碳’目标的带动下,我们将主打可降解的新产品,加速拓展市场,今年是我们企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在宁波昌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建海信心满满。

    他的信心,来自一个新项目。预计本月底新项目正式投用后,昌亚新材料将逐步告别传统产品的生产,向可降解产品的生产加速转变。

    徐建海告诉记者,他已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通过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为突破口,力争三年内两个厂区可降解产品的营收突破10亿元大关。

    昌亚新材料的自动化生产线。

    “事实上,从2017年首批可降解吸管推向市场开始,我们的机器都是满负荷生产,吸管供不应求。”但在徐建海看来,尽管站在可降解产品千亿级的风口上,企业仍需要时刻保持更加紧迫的危机感,需要有更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沉淀与积累,为企业带来新的生命力。

    据徐建海介绍,他对创新的执着,既源于自己作为研发工程师的思维特性,同样也来自企业阵痛后的反思与感悟。

    从两台吸管机器起步,昌亚新材料发展初期一直顺风顺水。

    但从2012年开始,欧盟市场“限塑令”的呼声越来越高。整个欧盟市场传统一次性塑料制品订单开始逐步下降,特别是失去欧尚超市的订单,让徐建海意识到,传统产品的市场红利正在逐步消失。

    昌亚新材料的自动化生产线。

    幸亏企业及时转型升级,才让昌亚新材料再次走向快速发展的轨道。

    “回头来看,这一步我们走对了。”徐建海说,如今,持续创新已深深地融入昌亚新材料高质量发展的基因中。昌亚新材料更是连续拿下了市、区两级的重大技术攻关研发项目,让企业常“研”常新。

    以昌亚新材料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共同研发的全生物高阻隔性可降解材料为例,全生物高阻隔可降解新材料不仅具备比传统塑料高出十几倍的阻隔性能,而且能在自然环境下全降解。

    持续的创新让昌亚新材料得以在行业内领跑。

    高阻隔新材料拥有跟玻璃罐头类似的阻隔效果,可有效隔绝氧气,让包装食材保质期更长。而且该材料更加的轻便,便于长距离的冷链运输,延长保鲜时间。

    “细心的你或许会发现,罐头类的产品很少有塑料包装。那是因为超市罐头类产品由于运输、上架销售等环节,需要更长时间的保质期。一般罐头类产品保质期要求超过24个月,有的甚至达到了36个月。”徐建海说,尽管传统塑料包装食品也能实现一定的阻隔效果,但塑料作为高分子化合物在分子链的间隙间仍能给氧原子找到可乘之机,侵入包装内的食材,导致食材变质甚至腐烂。

    以果冻类的产品为例,传统塑料包装的果冻一般保质期为12个月,有的只有6个月。但是如果使用高阻隔新材料,就可以让果冻的保质期延长至24个月以上。可以预见,全生物高阻隔可降解新材料的技术突破,将为风口上的预制菜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