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聚焦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甬派】超算Xin力量|行业首个!和“毛刺”烦恼说拜拜
  • 阅读:
  • 时间:2023-08-17
  • 发布:市经信局
  • 甬派客户端记者 张璟璟 通讯员 柏锋 双红 潇迪 文/摄

    甬派君有话说

    算力作为数据价值转换的新型生产力、数字经济的“新能源”以及智能时代的“新基础”,是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基本能力支撑。自今年1月上线运营以来,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算力使用率已超过70%,累计运行任务作业近万个。超算中心究竟将如何赋能宁波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甬派客户端推出“超算Xin力量”系列报道,通过一则则小故事,展示超算中心带来的新动能、新力量。

    搭载一木智能开发的分离式柔性视觉引导去毛刺系统的生产线。

    “借助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算力,我们开发了自动去毛刺人工智能系统,实现铸件精准去毛刺,精度达到0.1毫米。这套系统填补国内金属铸件自动化打磨空白,已经在汽车零配件工厂试用了,反映不错。”在鄞州区宁南北路一栋办公楼里,一木智能科技首席技术官石力铭告诉来访者。

    一木智能是宁波本土企业,聚焦工业软件、工业智能控制系统、精密自动化设备研发和机器人应用,提供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的标准化、高柔性的生产系统。

    多年与制造型企业打交道,一木深知工业数改的痛点和难点。以零件表面精加工来说,眼下制造精度要求和结构设计的微型化需求越来越高,对磨削、打磨、抛光、去毛刺等加工技术提出了挑战。大量零件来料不一,现有机器人固定程序无法实现“因件而异”处理,怎么破?

    一木智能系统在自动化铸件打磨生产线上的应用。

    今年1月,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一期)正式上线运营,作为首批试点企业,一木在算力和落地模式上,与该中心在工业AI领域研究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并在金属铸件去毛刺、工业产品缺陷检测等方面有了初步成果。

    基于3dConv技术,对凸起进行分辨,更好分辨是否需要去除毛刺;基于对产品轮廓的建模和分段,实现灵活定制打磨需求;3D点云和RGB图像的融合,减少了点云噪点对轮廓精度的影响3D视觉技术+动态轨迹引导,定位精度高达0.1毫米;适用于多种不同型号零件,减少人员成本……基于超强算力支撑,行业内首个分离式柔性视觉引导去毛刺系统在宁波诞生了。

    对照相关零件标准尺寸,边检测,边语音录入。

    除了3D视觉引导的自动化铸件打磨生产线之外,结合运算力,一木还开发了一套“解放双手”的系统,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工厂生产现场环境复杂多变,产品尺寸检测和录入的工作量非常大。现有条件下,实时录入不太能做到,录入数据的准确性也未知,这对产品质量是有影响的。”石力铭说,为此,一木结合运算力,采用5G+云端技术,开发出了语音巡检数据录入系统。“移动显示设备戴在手腕上,头戴耳麦,随测随录,简化了产品尺寸检测记录的流程,加上5G+云端的方式,使传输速度更快,不限场地,识别准确率高达95%。”

    一木开发的所有产品在投入市场前均会在工厂落地应用。

    除了强大的研发、管理能力外,一木还配备了超2万平方米的实体工厂实验室,确保所有产品经应用落地后再推向市场。凭借着在工业数字化改造领域的突出表现,一木智能也上榜了鄞州区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示范项目服务机构。

    据悉,这家聚焦数改,集设计、制造、研究于一体的甬企,目前已交付了数十项智能制造项目和商用人工智能项目,业务辐射浙江、四川、重庆、湖北等多个地区,并将国产人工智能技术输出到北美、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虽然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但“投入大、见效慢、效率低、周期长、门槛高、协同差”等难题,仍横亘在诸多中小企业数改之路上。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拦路虎”,更好的助力广大中小企业释放数字生产力,是一木智能持续深研的问题。

    石力铭(左一)与同事。

    眼下,借助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超强算力,加上对业务的理解及行业经验的积淀,一木智能在赋能中小企业、助其降本增效方面更有信心了。

    说起下一步打算,石力铭称,将运用算力持续在工厂进行学习、训练,打造出更加智能化、更低成本的适用于市场需求的数字化工具。

    “我们最近又和超算中心进行了深入沟通,探讨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落地。比如在零件特征检测方面,之前要部署的模型制造需要标注1万张图。用上大模型后,能实现动化的分割、分类标注,能节省55个工时的成本。”

    “本地超算中心的建立对我们本土企业助益很大,也希望今后有更多应用单位加入到超算技术的产业化之中,一同营造高性能计算的生态,丰富应用场景,助力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他说。

    编辑: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