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乐骁立 东南财金
11月14日下午,长城战略咨询在宁波发布《2024新能源汽车城市综合发展指数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上海、深圳、北京位列三甲,宁波凭借产业、基建、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位列全国城市第八位。
沪深京领跑全国
新能源汽车城市综合发展指数由产业指数、创新指数、消费指数、基建指数、潜力指数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组成。根据评估结果来看,25座城市可分为三个梯队。
上海、深圳、北京位列前三甲,以80分以上的高分脱颖而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领军城市。
重庆、广州、合肥、武汉、宁波、杭州、西安、苏州、天津、长春、长沙、郑州、无锡13座城市总得分居于70至80分之间,分别在五个一级指标评估指数上具有独特比较优势。
成都、南京、常州、芜湖、柳州、青岛、宁德、惠州、宜宾9座城市总得分居于60-70分之间,在细分领域各有特色长板或较大发展潜力。
从五个一级指标评估指数来看——
产业指数上,深圳、上海、重庆、合肥、北京位居25座城市前五。其中,深圳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178.6万辆,居全国第一。
创新指数上,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合肥位居25座城市前五。其中,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家级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包括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
消费指数上,深圳、上海、杭州、广州、柳州位居25座城市前五。其中,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29万辆,居全国城市之首。
基建指数上,武汉、上海、北京、合肥、长春位居25座城市前五。其中,武汉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测试道路里程3379公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区。
潜力指数上,重庆、北京、深圳、上海、广州位居25座城市前五。其中,重庆拥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等7个国家级试点示范,数量位居各城市首位。
宁波的优势和短板在哪里?
从分项得分看,宁波在产业指数、创新指数和基建指数方面较为领先——
产业指数排名第7位。2023年,宁波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上产值3377亿元,产业基础实力较雄厚,拥有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3家,分列25个城市第1位、第5位。
此外,宁波还拥有吉利、极氪、领克、智马达(smart)、中国中车等新能源汽车企业总部基地和生产制造基地,以及均胜、拓普、敏实、华翔等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
创新指数排名第6位。宁波拥有13家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其中,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2018年挂牌成立,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开启专利申请及维权的“快车道”;
另有国家级检验检测平台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表现出以企业为主体的较为活跃的创新生态。
基建指数排名第6位。宁波车桩比1.1,与合肥、长春共同居25座城市中最高。
潜力指数方面,宁波排名第11位。先后出台《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筹融资额达到827.5亿元,居25座城市第4位。这主要得益于去年极氪和智马达的大规模融资,以及极氪的IPO。
从短板来看,宁波的消费指数排名第16位,是5个一级指标中的最主要短板。
面向未来,宁波正加快推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做大做强做优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驶向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