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聚焦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甬派】寻找向"新"力|博雅聚力:做"塑料黄金"国产化的破茧者
  • 阅读:
  • 时间:2024-11-04
  • 发布:市经信局(市数字经济局)
  • 甬派客户端记者 余建文 文/摄

    宁波高新区企业博雅聚力研发透明聚酰亚胺,打破国外垄断,助推新材料国产化。

    甬派君有话说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变道超车”的根本动力。

    作为宁波培育新质生产力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宁波高新区按照“又高又新”的战略要求,全面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首选地、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青年人才集聚地,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甬派推出“寻找向‘新’力”系列报道,讲述高新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向“新”而行的故事。

    能折叠的柔性电路板。

    走进高新区的宁波博雅聚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运营总监孙总拿出一张书页大小的“塑料纸”,随意弯折着,“纸面”上画满了一条条细细的铜线。

    “这是我们采用聚酰亚胺(PI)材料为基材做的柔性电路板,重量轻、厚度薄,还可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以让电子产品变得更小、更轻。”他说道。

    聚酰亚胺是一类综合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电气绝缘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柔性显示、航空航天等领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之一。

    有专家这样说,“没有聚酰亚胺就不会有今天的微电子技术”,足以显示其重要性。也因其价格昂贵,又被称为“塑料黄金”。

    透明的聚酰亚胺薄膜。

    博雅聚力的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庄方东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有机化学专业。他告诉记者,聚酰亚胺是柔性电子领域的关键材料之一,长期以来,一直被欧洲、日本企业所垄断。“市面上在用的聚酰亚胺大多是黄色的,我们通过科研攻关,研制出了无色透明的聚酰亚胺(CPI)浆料,从材料角度解决了国内柔性电子的一系列‘卡脖子’问题”。

    庄博士说,像华为、三星等出产的折叠屏手机,其盖板使用的就是透明聚酰亚胺材料,但目前用的还是进口货。希望未来在消费电子领域,如手机折叠屏、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方面,可以实现国产化自主可控。

    在博雅聚力的研发中心,记者看到技术人员对一种改性聚酰亚胺漆进行一系列耐高温、耐腐蚀和耐电晕性能试验。“通过对聚酰亚胺进行结构设计,我们已经合成多种功能强大的漆,并在新能源汽车、油井勘探等多种场景应用。”孙总描述说。

    有了PI薄膜加持,帽子变成了显示屏。

    新能源汽车电机转速高达每分钟25000转,而且现在充电电压高达400伏、800伏,传统的电线承受不住大电流带来的绝缘需求。2022年,国内某汽车龙头企业找到博雅聚力,希望能够共同开发适合动力电机用的高性能聚酰亚胺绝缘漆。此前,这种绝缘漆各方面性能要求等级高,一直由德国企业供货,一旦发生断供,将会极大地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程。

    凭借研发团队的技术积累和努力,博雅聚力仅用3个月,就做出了性能国际领先的聚酰亚胺绝缘漆。之后,公司更是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做出高固含的绝缘漆,在保证性能的同时,还更环保,实现进口替代。孙总说,现在公司已推出一系列适配扁线绕组线的绝缘漆,为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制造做配套。

    技术人员对改性PI材料进行分析测试。

    2020年,庄方东博士和导师裴教授、师兄张鹏飞博士共同成立博雅聚力,在高新区开启他们的创新创业之路。至今,这支国内顶尖的聚酰亚胺研发团队已完成了诸多新产品的开发与中试,部分实现批量生产。2021年,公司获得天使轮投资,之后,又相继完成A轮、A+轮投资。

    目前,公司在舟山高新区的工厂正在加紧建设中,一期项目有望明年建成并投产。庄方东说,希望通过实现聚酰亚胺的国产化替代,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新材料行业的持续发展。

    编辑:肖勇 审核:胡琳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