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战略咨询宁波研究院院长江锡军。
(吴冠夏 摄)
墨西科技专注于石墨烯材料的研发。(严龙 摄)
江丰电子正通过产业链延伸加快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企业供图)
宁波石化经济开发区。(企业供图)
扫二维码,看甬派相关视频访谈。
记者 殷聪
核心观点
■在主赛道培优方面,抢抓跨界融合的新机遇,强化前沿科技、前沿技术的布局能力,在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发力,加快形成“软硬兼备、轻重结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新赛道育新方面,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未来产业等市场可观、成长可期、跨界融合产生的新兴领域。
■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正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宁波需要围绕“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将“新物种”、新研发、新场景、新空间、新生态作为突破的小切口。
■宁波应启动场景创新工作,加强场景驱动战略部署,在绿色石化、高端装备、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领域,布局新能源超级智能终端、超级前沿新材料等面向未来的场景创新中心。
近日,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吉林长春进行了时速160公里满载运行试验,标志着氢能在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取得新突破。作为未来能源重要方向的氢能,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
落子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宁波同样需要加速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潜能。
当前,宁波锚定前沿新材料、未来智能、元宇宙、未来能源、空天科技等九大未来产业赛道,计划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优化产业新结构、增创发展新优势。
在此背景下,宁波如何处理主赛道与新赛道的关系?如何通过研发创新培育更多“新物种”?本次“首席访谈”专访了长城战略咨询宁波研究院院长江锡军。
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特征
记者:“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于2023年9月首次提出,请问您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
江锡军:在我看来,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它代表了生产力的跃迁,是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基本特征。
第一,新质生产力的鲜明时代特征在于颠覆性变革。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具有不同于传统生产力的时代背景。随着全球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催生新产业,进而形成新质生产力。
当前,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呈现深度交叉融合、高度复杂和多点突破的发展态势。
第二,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在于以“新”促“质”。“新”是创新驱动下的全面经济变革,它将带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表现形式为科学技术的突破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萌发;“质”是高质量发展观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表现形式为新旧动能转换和全新的动能培育。
第三,新质生产关系的着力点在市场化。新质生产力所对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核心是市场化。对于宁波这座民营企业大市来说,应对未来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交给市场。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进行企业与技术的试错,持续推动技术升级迭代,进而实现“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及“从1到N”的颠覆性创新。
第四,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在于企业。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树立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高成长企业等“新物种”企业,需要建立高效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孵化新技术,并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保障。
第五,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在于人才资源。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是新质生产力生成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主体。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团队等资源的积累与跃升,将成为新质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第六,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在于新型工业化。在我看来,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驱动力;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成化、融合化等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则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两者都强调创新驱动,它们之间存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数绿转型、要素集聚、机制创新等相互作用的路径。新质生产力能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也能催生新质生产力。
主赛道培优和新赛道育新
记者:新型工业化是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宁波如何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
江锡军:宁波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并在积极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2023年,宁波实现工业增加值6770亿元,同比增长6.6%,工业体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六。蓬勃发展的制造业,让宁波在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先发优势。
下一步,宁波如何以示范引领的样板担当,奋力走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前列?结合宁波实际,我认为有三个突破口。
一要抓技术产业跨界融合,深化主赛道与新赛道培育。宁波应按照集群、集聚、集约和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的发展思路,兼顾传统优势产业这条主赛道的培优,以及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这条新赛道的育新,锻造出一批标志性产业链,培育出一批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
在主赛道培优方面,宁波应抢抓跨界融合的新机遇,强化前沿科技、前沿技术的布局能力,在高端装备、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上持续发力,加快形成“软硬兼备、轻重结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新赛道育新方面,宁波应更加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未来产业等市场可观、成长可期、跨界融合产生的新兴领域。
二要抓数智融合应用深化,加速智能引领、产业向“新”。要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宁波应充分发挥制造业的基础优势,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深度学习、物联网等新一代数智技术,并在“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中融合应用;要以全角度、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全面提升产业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关键驱动力。
三要抓产业生态治理协同,提升现代化产业支撑力。宁波可以重点聚焦产业创新组织,大力培育平台经济,聚焦高端装备、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领域,推动大企业平台化,实现产业链大中小企业协同制造、协同创新、协同供给、协同消费,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实现平台带动产业组织创新。
与此同时,宁波应统筹优化“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引导新增项目围绕主导产业集聚入园,推动“2070”特色发展,谋划打造若干新型工业化引领空间,作为培育新兴产业、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载体。
宁波还可以探索构建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的治理体系和制度,通过关注新制度需求,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创新型经营主体发育等层面,开展制度试验,完成政策迭代。
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物种”
记者:宁波正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您认为宁波应如何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快培育“新物种”?
江锡军:近年来,宁波科技创新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创新能力不足仍然是突出的短板。2022年宁波R&D经费投入强度为2.94%,低于全省3.1%的平均水平,更低于深圳(5.49%)、苏州(4.00%)、杭州(3.75%)等城市。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只有2.54%。
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正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宁波需要围绕“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将“新物种”、新研发、新场景、新空间、新生态作为突破的小切口。
一是“新物种”。“高技术、高成长、高价值”的“新物种”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宁波应探索构建“潜在瞪羚/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独角兽企业”的培育体系,加快形成新的企业创新梯队。
与此同时,宁波正全力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更加需要引导、推动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等,升级为具有爆发式成长能力的“新物种”企业。
二是新研发。宁波需要瞄准科技创新的最前沿,争取大科学装置落地,持续壮大以甬江实验室为龙头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引育提升现有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打造“从0到1”的自主创新源头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器”。与此同时,宁波应探索科技成果概念验证,打开科技成果转化新局面。
三是新场景。场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途径。宁波的场景创新需要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实现新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快速增长。
目前,北京、上海、合肥、广州等地先后启动了场景创新计划。宁波也应启动场景创新工作,加强场景驱动战略部署,在绿色石化、高端装备、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领域,布局新能源超级智能终端、超级前沿新材料等面向未来的场景创新中心。
四是新空间。新质生产力需要以城市功能、产业功能、创新功能、人文功能协同提升为核心,通过以人为本、供给创新,提供面向未来的新生产、新工作及新的生活方式。
在创新方面,宁波需要大力推动宁波高新区瞄准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加快建设,加速推动甬江科创区建设,形成以“宁波高新区+甬江科创区+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为引领的全域联动创新发展新格局。
五是新生态。高端要素集聚和资源配置高效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宁波需要继续引入战略科学家和顶尖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具有全球视野和超强洞见能力的企业家,以解决现有高端资源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宁波需要加快在数据要素集聚方面形成规模、形成优势,围绕高新技术创新和应用,重点培育科技创新服务、数字技术服务、创业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以构建充满活力的新生态。
记者手记
“新质生产力”一经提出就备受关注,迅速成为热词。2023年12月4日,《咬文嚼字》杂志公布的“2023年十大流行语”中就有“新质生产力”这个词。
能够跻身年度十大流行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抓住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形成?如何发展?
“关键要围绕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将‘新物种’、新研发、新场景、新空间、新生态作为突破的小切口”。在采访中,江锡军多次提到,将新赛道、“新物种”作为关键点,多方位解读。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其速度之快、辐射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从这个角度看,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