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聚焦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甬派】榜单新力量⑧祢若科技:十年磨一"镜",0.1毫米刚刚好
  • 阅读:
  • 时间:2024-05-15
  • 发布:市经信局(市数字经济局)
  • 甬派客户端记者 殷聪 通讯员 房晓暾

    甬派君有话说

    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号召40周年。四十年沧桑变幻,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如今,老一辈宁波帮人士点燃的“火种”,已传递至新一代宁波企业家的手中。

    在2024宁波创业创新风云榜中,涌现了一批新的面孔、新的力量,宁波日报报网端推出“榜单新力量”系列报道,寻找这些新“火种”的新故事。

    胡克银展示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

    “大家都说,我们公司是由两个‘疯子’创办的。一个是我,不仅关了当时效益还不错的炼钢厂去创业,更是不惜抵押全部身家贷款,借钱研发。另一个是浙大毕业的曹贞虎博士,宁愿每个月领2500元,也不为每年10万欧元的年薪所动。”尽管已熬过至暗时刻,但回想起2009年的那次抉择,宁波祢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克银依旧心潮澎湃。

    在胡克银看来,要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尽管当时炼钢厂效益稳定。但随着国内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企业必须另辟蹊径。彼时,国内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领域仍是一张白纸。两人经朋友介绍认识,一番深聊后,认定电致变色新材料未来大有可为,决意锚定这一细分领域乘势而上。

    企业生产车间。

    从2006年开始,胡克银以及曹贞虎博士便扎在车间、实验室,带着自己的团队开始潜心研发。十年磨一剑,最终在2016年,他们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条智能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生产流水线,正式实现量产。

    企业生产车间。

    “自己研发流水线不容易,但是攻克一个个材料、产品与技术难关才是难中之难。”胡克银说,别看后视镜镜片平平无奇。但融入智能电致变色防眩目技术后,它就需要融合光学、化学、石墨原子、软件、电子等多项技术以及4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成千上万次试验才能成功。

    比如,攻克镜片最关键的变色技术就颇费周折。

    胡克银介绍,智能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顾名思义,“变”的关键,应该取决于“前缀”电致变色新材料。祢若科技曾在上万种材料中进行筛选,寻找耐久好、反应快且长期不分层的“最优解”。

    企业生产车间。

    在解决材料问题后,产品的结构也是祢若科技需要攻克的难题。祢若科技后视镜镜片是“玻璃+电致变色新材料+玻璃”的“汉堡包”结构,其中的电致变色新材料厚度仅有0.1毫米,前后均需要安装光敏电阻。

    “不要小瞧了这0.1毫米,它可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这是在保证性能稳定的同时,用无数次试验摸索出来的厚度。”胡克银说,光是产品上用的框胶他们就已“买遍”全球,却始终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最终只能自己研发,研发就花费了近4年时间。

    也正是因为这“刚刚好”的0.1毫米,当前后的光差超过1勒克斯(光照单位)时,后视镜立马就能自动变色,让人眼不受环境强光突然刺激,可有效提升行车安全系数。

    聚焦细分领域,十年磨一“镜”的祢若科技通过坚守,终获回报。产品量产后,不仅成功打破了龙头企业镜泰30余年的市场垄断,而且顺利进入了一汽、二汽、广汽、北汽、吉利、长安以及俄罗斯纳米等国内外及主机厂供应商,并逐步向合资车企拓展。

    企业生产车间。

    数据是对长期坚守最好的肯定。从2018年起,祢若科技年营收几乎每年翻番。2023年,已达2.3亿元。

    尽管营收节节攀高,但作为科创企业的祢若科技知道,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近年来,企业继续深耕该细分领域,经过不断攻关,逐步掌握并转化量产电致变色新材料以及玻璃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如今成长为该领域屈指可数的全球领军企业。

    “聚焦飞机舷窗、VR、AR等下游应用领域,我们寻求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仍在继续。”胡克银说,随着30亩新厂房的开建,祢若科技未来的镜片年产能将达到500万套。“新”潮涌动下,祢若电子决意在这条细分领域上,“质”胜未来。

    编辑: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