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聚焦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甬派】榜单新力量③鲲鹏生物:从论文到产品,目标进口替代
  • 阅读:
  • 时间:2024-05-06
  • 发布:市经信局(市数字经济局)
  • 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岚

    甬派君有话说

    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号召40周年。40年沧桑变幻,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如今,老一辈宁波帮人士点燃的“火种”,已传递至新一代宁波企业家的手中。

    在2024宁波创业创新风云榜中,涌现了一批新的面孔、新的力量,宁波日报、甬派客户端推出“榜单新力量”系列报道,寻找这些新“火种”的故事。

    药品生产线

    伴随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项疾患正快速增长,亟须引起重视。它,就是糖尿病。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 发布的《2021全球糖尿病地图》,全球每十个成人中有一人是糖尿病患者,其中中国已是“重灾区”: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估计1.4亿人,居世界榜首。

    “糖尿病被群众称为‘富贵病’,不仅因为曾经是体型肥胖者易患此疾病,同时也与治疗糖尿病需承担的巨大经济压力有关。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攻克胰岛素药物自制难关,为国内外‘糖友’提供质优可及的治疗药物与服务。”宁波鲲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同时也是胰岛素系列药物研发创始人吴松如是说。

    宁波鲲鹏生物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由国家重点人才创立的高端生物制药企业,总部位于中意宁波生态园,下辖苏州鲲鹏、上海鲲诺两家子公司。

    吴松回忆,瞄准胰岛素药物研发,始于一篇论文的启发。当时,论文就非天然氨基酸蛋白合成技术应用于胰岛素制作讲述了技术路线。

    “胰岛素系列产品,是重大疾病用药,用户多,市场规模大,且国产化率低。如果可以实现自主研发,依托核心技术带来的价格优势实现大规模生产,就一定能够弯道超车,实现同类药品的进口替代。”

    作为一名深耕生物制药领域多年的科研技术人员,吴松深知将一项论文技术最终变成现实中的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其过程充满太多不确定性。但巨大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又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挑起这样的重担。

    “在此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宁波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给我们最优的创业创新环境,鼓励我们轻装上阵。”吴松说,带上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他们启动了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开发与长效化应用研发,并在十年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生产线

    目前,鲲鹏生物首批胰岛素药品“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已实现批量试生产,药物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这是一款依据鲲鹏生物核心专利技术研发生产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餐食前使用,可更精准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机制,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也将更低。

    “国内胰岛素市场目前以二代、三代胰岛素为主,其中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为代表的三代胰岛素因更贴合使用习惯、有效性及安全性更强,更被医生与患者青睐。但三代胰岛素主要为外企垄断,价格较高,患者医疗负担较重。”吴松说,“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面世将有效为患者减负。

    对鲲鹏而言,“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的量产,还有一个更大的意义——解决了技术规模化实现问题。

    “我们最初的非天然氨基酸蛋白合成技术,产量只有毫克级。要想做到有产业化价值的克级,中间有许多技术和工程难题要克服。”吴松以攻克“非天然氨基酸引入酶”效率低问题为例,他说光解决这项技术就花了三年时间,并形成了数项专利。“现在我们已完全解决了产业化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并实现了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德谷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等多个重大药物的产业化。”他说。

    据悉,鲲鹏生物已经开发了全系列胰岛素产品,除了等待上市的门冬胰岛素,后续德谷胰岛素,周制剂胰岛素也陆续进入临床并实现量产。

    此外,鲲鹏还成功开发出GLP-1产品司美格鲁肽。该药是目前单品销售最大的“重磅炸弹”药物,未来必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凭借巨大的成本优势,去年鲲鹏已实现GLP-1类产品的原料药销售收入300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亿元。”吴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