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聚焦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甬派】8分钟,400公里!
  • 阅读:
  • 时间:2024-06-11
  • 发布:市经信局(市数字经济局)
  • 甬派客户端记者 杨绪忠 通讯员 唐瑾瑾 汪东辉

    氢能大巴加注氢气。姚科斌/摄

    今天(6月7日)上午,在慈溪市滨海经济开发区,一辆氢能货运轻卡停靠在园区内的电-氢-热-车耦合示范点,仅用时8分钟,就加注了氢燃料12公斤,行驶里程可达400公里。

    这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离网型风/光/氢燃料电池直流互联与稳定控制技术”项目的一个科研测试场景。该项目为国家电网在氢电耦合领域实施的攻关课题。

    就在两天前,项目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组织的综合验收。

    宁波慈溪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示范工程鸟瞰。姚科斌/摄

    “我们历时四年,攻克了直流微电网发展中面临的能量平衡、氢电混合系统安全防护等难题,实现了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系统性突破。”项目研发团队成员之一、浙江电科院高级专家章雷其介绍,这一突破主要体现在:

    实现了氢电耦合核心设备100%国产化,氢电转换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自主研发的大功率多端口电氢直流变换器变换效率、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综合效率等两项关键指标,实测分别超过97.5%、84.7%;

    同时,自主研发了全球领先、高效运行的能量管理系统。

    “这个能量管理系统就像‘交通警察’,可精准辨识能效转化的流量情况,实时调度确保供能绿色顺畅。”

    章雷其举例说,当光伏、风力发电量大于某园区供电负荷时,管理系统可根据预测,将富余的电能按最优传输方式分配给电解槽和电池储能,以氢能或者化学能的形式存储起来,促进光伏、风电的就地消纳,并在后续用于电网削峰、燃料电池汽车加氢,从而实现最佳效益。

    工作人员在工程制氢间查看运行设备。姚科斌/摄

    以此为依托,国家电网在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建成了全球首个电-氢-热-车耦合的中压直流微网示范工程,实现了电、氢、热多种形式清洁能源的相互转化及供应的全过程“零碳”排放。

    整个工程由“绿电”和“绿氢”两部分组成。“绿电”建设了4兆瓦的光伏电站,“绿氢”则覆盖了制氢、储氢、加氢的氢能利用全产业链。

    “据测算,工程每年产氢超过60万标方,可消纳新能源超400万千瓦时,每天可满足10辆氢能大巴充氢和50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国网宁波供电公司项目经理叶夏明介绍。

    同济大学教授、科技部氢能领域规划技术专家张存满认为:“电氢耦合技术攻关的成功,将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能源转型提供有力支撑。项目研究成果将有效推动氢电混合储能和直流微网技术进步,相关的‘宁波经验’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目前,该项目核心技术已在河北、广东、湖北、湖南等多个省份开展试点应用,未来将在全国其他地区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

    编辑:李秀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