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殷聪
卢米蓝通过持续创新,红光材料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力争领跑,抢占OLED市场先机。
甬派君有话说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变道超车”的根本动力。
作为宁波培育新质生产力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宁波高新区按照“又高又新”的战略要求,全面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首选地、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青年人才集聚地,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甬派推出“寻找向‘新’力”系列报道,讲述高新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向“新”而行的故事。
陈志宽。
“通过在细分领域的持续深耕,目前我们的OLED红光材料已实现从跟跑向并跑的转变。”8月15日,在宁波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宽踌躇满志。今年是卢米蓝创办的第七年,将开启新的征程,通过不断地研发创新,从并跑到领跑。
在卢米蓝公司,各种颜色的小瓶“粉末”被整齐地摆放在展陈室内。这些不起眼的粉末,价值可不低。便宜的十元每克,贵的达到上千元每克,比黄金还贵。
“这些粉末就是我们的产品,学名叫OLED有机发光材料。通过蒸镀等工艺一层又一层地镀到基板上,这些材料就能让各类屏幕拥有显示功能。”陈志宽说,作为新型平板显示技术,OLED相较于原先的LCD,有着诸多优势。比如,更宽广的色域、更高的色彩饱和度、更广的视角和更低的能耗等。
卢米蓝要做的,就是把发光粉末的性能做到最好,让这些粉末镀到一块块基板上变成光彩照人的OLED显示屏。
据悉,陈志宽此前就长期从事新型平板显示技术的研究工作。但要将科技创新从“书架”到“货架”,科技成果转化这关键一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OLED发光材料中最核心的材料包括红、绿、蓝主体材料以及相应的客体发光材料,两者决定了OLED发光器件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在OLED发光材料体系里,主体材料的技术难度很高,这项技术长久以来被国外厂商垄断。”陈志宽说,卢米蓝最先要做的就是红光主体材料的产业化。
在陈志宽看来,高效率、长寿命、低功耗和低成本,这些都是红光主体材料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指标。只要有一个性能达不到要求,这种材料就用不了。因此,如何调控方案确保各项参数达标,实现整体性能提升,这是产业化攻坚的一大难点。
研发车间。
2019年9月,卢米蓝与黄维携手共建了院士工作站,最终通过一系列科研项目解决了产业化诸多难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成果转化激烈赛道上,效率、时间、成本至关重要。如果被别人先做出来,我们就没机会了。”陈志宽说,2022年,卢米蓝与院士团队一举攻克了OLED材料“卡脖子”难题,卢米蓝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光主体材料实现量产,技术指标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实现进口替代。
这一突破性节点,也是卢米蓝站稳脚跟的关键一步。目前,卢米蓝在红光主体材料上已经和国外顶尖厂商在技术上达到“并跑”状态,正努力尝试实现“领跑”,不断提升我国在OLED上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一行,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每年都需要完成材料的迭代,如果不及时更新技术,一年后产品可能就会被淘汰。”在陈志宽看来,创新一刻也不能停歇。
今年3月,小米与卢米蓝的联合实验室启动揭牌。
目前,卢米蓝的OLED红光材料已从早期的单一主体材料,迭代为双主体材料,这个转变使得主体材料的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快速爆发,OLED材料市场体量已超过300亿元,中国也在这一风口中成功跃升为全球最大的OLED面板生产国。
“加上OLED在笔记本电脑、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OLED的市场体量有望超过600亿元,这为我们快速发展留出了足够大的空间。”陈志宽说,目前卢米蓝正加紧在OLED蓝光、绿光材料的研发,力争通过技术迭代,快速抢占话语权,实现弯道超车。
今年3月,小米-卢米蓝OLED关键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启动揭牌;今年7月,总投资1.3亿元的生产基地完成厂房建设……在多个领域的持续发力中,今年卢米蓝的年营收有望在去年1.2亿元的基础上,同比增长50%。
“我们正一步一个脚印,通过持续的创新,不断突破OLED显示产业领域技术难题和瓶颈。”面对未来,陈志宽信心满满。
编辑:刘挺 审核:胡琳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