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经信资讯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在线互动
  • 专题专栏
  • 产业运行
  • 媒体聚焦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甬派】宁波智能传感器产业,要蔚然成林
  • 阅读:199
  • 时间:2024-09-09
  • 发布:市经信局(市数字经济局)
  • 甬派客户端见习记者 沈莉 通讯员 沈莹

    宁波推动智能传感产业发展,打造“森林”式生态,加强创新及人才培养。

    点击播放视频

    视频制作:记者 孙宇卓 见习记者 陈妤涵

    “培育智能传感器产业‘森林’,是我们未来的目标。”

    今天上午,在第十四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上,2024中国(宁波)智能传感产业创新发展交流活动举行。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智能传感产业协会会长柯建东如是说。

    活动现场。本文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智能传感器,即具有信息检测、信息处理、信息记忆、逻辑思维和判断功能的传感器。听起来陌生,却无处不在,汽车自动驾驶、会按摩的机器人、航天器的姿态和轨道的测量……

    何为智能传感器产业“森林”?

    “很多传感器企业集中力量研发单个领域的传感器,比如力学、温度、压力传感器等。可以把一种类型的传感器或者一家企业看作一个‘小树苗’,当‘树苗’越来越多,最终就形成了智能传感器的‘森林’。”柯力传感副总裁叶方之介绍。

    柯力产业园。

    另一方面,智能传感器产业“森林”也意味着“生态系统”更健康。“不仅是传感器与传感器之间,上下游产业也能有更好地融合,真正形成良好、完善的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叶方之补充道。

    今年上半年,柯力传感先后完成了对禹山传感、兴柯物联、米德方格等数家企业的投资,将这些有潜力的“树苗”顺利种植于智能传感器产业“森林”中。今年下半年,柯力传感还将投资一批技术领先的温度、压力传感器企业。

    活动现场,宁波智能传感产业生态联盟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

    同时启动的还有宁波首个智能传感产业基金。该基金将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选择一批优势明显、成长性好的优秀企业,加快培育成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构建孵化—转化—产业化完整链条,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宁波智能传感器产业“森林”,越来越繁茂。

    在宁波中车时代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华雄看来,智能传感器产业未来将朝着智能化、集成化、自主化方向发展。

    具体来看——

    智能化即依托数字技术等赋予传感器自诊断、自校准等智能功能以及提高传感器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集成化,一方面是功能的集成,一个传感器可实现多维度测量,另一方面是部件集成,功能相同的情况下,将传感器体积做得更小;

    自主化,即提高全产业链的自主创新能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宁波中车发展历程。

    “这种发展趋势下,宁波中车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实现产品迭代升级。去年我们的科研投入占到了销售收入的11%以上,今年还将有所增加,特别是在自主化开发上。”郑华雄说。

    目前,宁波中车主要聚焦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光伏及工业等领域,拥有7大类传感器、1000多种规格的系列产品,各类型传感器年交付超4700万只。

    今年,宁波中车的目标是年交付超过5500万只传感器。“接下来,我们还准备进军人形机器人、新型电力系统等赛道,寻找新的突破口。”郑华雄说。

    宁波大学教授、中国电子学会气湿敏专委会副主任简家文认为,智能传感器产业要发展,必须大量培养人才,高校便是培养人才的优质“土壤”。

    简家文提出,要深化企业与高校人才之间的联合互动,保持学界与业界研究方向一致。比如聘用企业人才为学生实践导师,学生深入企业,打通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最后一公里”……

    现场,江北区科技局与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与仪器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宁波(江北)传感谷建设,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传感器行业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智能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机器人。

    作为“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一环,接下来,宁波将全力推动智能传感产业四个“进一步”——

    进一步加快创新突破:前瞻布局一批中长期科技攻关项目,积极建设浙大舜宇智慧光学联合研究中心、宁波智能光电研究院等产业创新平台;

    进一步提升平台能级:加快建设余姚智能物联核心区,鼓励支持江北、鄞州等地协同区建设,持续支持高新区柔性电子、海曙区打造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进一步强化融合应用:加强智能物联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做好智能传感器、低空飞行器、5G通信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的推广;

    进一步优化生态建设:加快出台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全力打造智能传感产业新高地。

    编辑:陈韬 审核: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