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乐骁立 通讯员 于复伟
宁波举办数字经济人才专项交流活动,探讨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与创新。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在第十四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简称“智博会”)召开期间,9月7日上午,数字经济人才发展专项交流活动在宁波顺利举办。本次研讨活动由北京信百会研究院、中共宁波市委人才办、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宁波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近年来,宁波市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核心产业增加值持续攀升,对数字经济产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如何吸引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数字经济人才、如何优化人才结构以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如何构建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等,都对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次研讨活动邀请了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腾讯研究院智慧产业研究中心、浙江杭钢职教集团等政、产、学、研各界专家,围绕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政策解读、新需求与新趋势、培养路径探索、生态构建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以助力数字经济产业人才培养与创新,更好地推动宁波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宁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张瑞丽在致辞中指出,宁波积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通过实施创新提质工程,在产业转型、技术突破、人才培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地、集聚地、创新地和逐梦地。
在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方面,宁波将人才作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行动,目前全市数字经济人才超12.5万,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宁波通过打造甬江科创区高能级平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式培养数字经济人才,9月20日人才科技周将推出以赛引才的AI科创大赛,未来会加大培养力度,提供全周期保障支持。
信百会学术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围绕“创新数字人才制度,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人才强国战略布局”这一主题进行了演讲。他指出,创新数字人才培养使用制度机制需要用足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定数字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突出个性化、人性化以及理论、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育培养模式;要为数字人才的使用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创新环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注重拔尖人才培养使用,也要注重团队建设;要大力引进国外高端数字人才,建立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最大限度地打消高端数字人才的后顾之忧。
围绕“数字经济领域产业人才的新需求与新趋势”这一主题,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姚凯进行了演讲。他建议要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水平;聚焦市场一线需求,科学构建数字领域人才标准;打破产学研边界,搭建良好的数字人才发展生态;发挥头部城市引领作用,促进区域数字产才资源均衡化发展;积极对接国际市场,提升数字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
腾讯研究院智慧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资深专家吴朋阳在演讲中分享了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的相关实践与思考。以腾讯产教融合培养体系方案为例,他介绍了从产业实际需求出发,“产-学-研-用”四位一体支持数字人才培养的相关探索。他指出,重要的落脚点是校企合作,共建匹配发展需要的产业学院及专业;生态联合,打造丰富的人才培养服务矩阵;构建职业+专项认证体系,满足多样化人才需求;以科研合作促进高水平人才培养;以及充分利用线上平台促进人才普惠学习。
围绕“当前数字经济领域产业人才面临哪些新需求,有哪些瓶颈问题需要解决?从体制机制和生态构建方面,如何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领域产业人才培养?”等相关议题,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副校长、讲席教授、宁波数字孪生(东方理工)研究院执行院长、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 Fellow曾文军,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副会长、浙江杭钢职教集团董事长夏锋平,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贾大明,宁波市人才发展集团副总经理陈斌以及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工程师王学泽等来自政产学研界的专家、企业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分享了他们的思考和建议。
宁波市经信局党组成员、组织人事处处长、一级调研员聂聪迪在活动中感谢了各方的努力和支持。她指出,人才工作作为产业工作重要结合点,包括引才、育才、搭平台、优环境四个方面,如甬江人才工程、卓越工程师培育等,同时她提及了面临困难及未来思考方向,并呼吁大家进一步交流探讨。
信百会执委兼秘书长、国家信息中心原首席信息师张新红主持了本次研讨活动并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此次会议内容丰富,包括政策解读、理论探讨、实践探索等,达成了部分共识,如需求大、发展快但有缺口等。同时,大家也提出了一些困惑,如数字人才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他强调人才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干出来、长出来的。人才培养应以需求为导向,与发展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