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聚焦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浙江日报】废纺人造纤维再生板产线在甬投产,进去废布头出来人造板
  • 阅读:
  • 时间:2024-09-09
  • 发布:市经信局(市数字经济局)
  • 记者 翁云骞 共享联盟·慈溪 陈利群 通讯员 吕凯

    本报讯 (记者 翁云骞 共享联盟·慈溪 陈利群 通讯员 吕凯) 进去还是一堆“脏兮兮”的废布头,出来就变成一张张整齐硬挺的复合纤维板。9月3日,在位于慈溪市滨海经济开发区的一家民企车间,记者见到了这样的神奇一幕。“我们开发了国内首条废纺人造纤维再生板产线,一吨纺织废料能生产近1个立方米板材,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可观。”宁波一木亿森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立其介绍。

    废纺无害化处置是世界性难题。据估算,我国每年大约产生废旧纺织品超过2000万吨,其中得到有效回收利用的不足20%。2016年,看好箱包、鞋服等行业“边角料”的资源化利用前景,一木亿森开始用废纺生产出口托盘。之后,企业又将研发重心放在了应用场景更广的人造再生板材上。

    该公司行政总监张鑫宇告诉记者,整条流水线由一木亿森和央企国机集团旗下企业共同设计开发,取得各类专利近20项,前不久正式投产。

    使用废纺生产人造板材,可减少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并节约原木。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工作人员吕凯算了笔“生态账”:“以每立方米板材节约2.5立方米原木计,一年生产10万立方米可节省原木近25万立方米,降碳近80万吨。”

    “目前订单来不及做,我们正考虑扩大产能,将‘废纺代木’这个模式推广出去。”潘立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