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石化开发区内传来重磅喜讯——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15万吨/年PDO/PTT一体化装置顺利投料试车并产出首批合格产品,实现一次开车成功。作为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的重点项目,其成功投产不仅为园区高端新材料产业链注入强劲动能,也标志着我国在聚酯新材料领域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迈出全产业链国产化的关键一步。
“聚酯之王”PTT,为何被卡脖子?
PTT,被誉为“聚酯之王”。它拥有超越普通纤维的优异弹性、出色的染色性和环保可降解性,是生产高端运动服装、奢华地毯、工程塑料的理想材料。
然而,生产PTT的核心原料——PDO(1,3-丙二醇),其生产技术过去长期被美国杜邦公司独家垄断。这导致我国下游产业一直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不仅价格高昂,供应链安全也完全受制于人。
两条技术路线,一场正面较量
宁波巨化的突破,之所以被称为“重磅”,是因为它带来了一条全新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路径。我们来对比一下:
杜邦路线:生物法
核心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的微生物,以玉米淀粉为原料进行发酵,生成PDO。
特点:技术壁垒极高,原料依赖粮食,成本高昂,工艺控制复杂。在过去50年里,这是全球唯一的商业化路径。
宁波巨化路线:化学法
核心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乙烯氢甲酰化”工艺,以石化产品为原料,通过全球首次工业应用的“单原子催化剂”高效合成PDO。
特点:工艺稳定可靠,原料供应有保障,成本优势显著,并形成了高效闭环的绿色循环生产体系。
简单来说,宁波巨化没有走国外老路,而是另辟蹊径,用更稳定、更经济的化工技术,成功破解了PDO的生产难题,实现了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
打破垄断,究竟有多重要?
这项突破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个项目的成功。
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从此,中国高端纺织、新材料产业有了稳定、可靠的国产PDO来源,再也不怕被“卡脖子”,产业链安全性和韧性得到极大提升。
赢得市场定价话语权:国产PDO的量产,将直接打破国外厂商的定价垄断。未来,下游企业能够以更合理的成本获取原料,整个PTT应用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中国技术走向世界:宁波巨化一举建成了全球单体最大的PDO/PTT装置,其创新的化学法路线,代表了中国技术登上了全球竞争舞台,未来甚至具备向海外输出技术的潜力。
从长期受制于人,到自主创新并跑,宁波巨化的成功,是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唯有坚持创新,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真正挺直腰杆。
此前,宁波巨化联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工程化多相催化乙烯氢甲酰化技术,实现单原子催化剂的全球首次工业应用,相关成果还斩获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为此次项目顺利投产筑牢了技术根基。
为中国化工产业的这一历史性突破,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