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翁云骞
本报讯 (记者 翁云骞) 春节刚过,宁波瀚晟传动技术有限公司的产线又忙碌起来。“减速器是机器人最核心的部件之一,我们聚焦新型底层传动技术潜心研发,关节减速器精度、寿命等关键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与多家头部厂商达成了合作。”企业负责人范正富介绍,在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关键技术突破计划等大项目支持下,瀚晟突破多项技术瓶颈,有望在全球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全链条发力,全领域追新。2024年,宁波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1家,总数已有104家,成为全国首个“百冠之城”;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800家,增速连续3年保持全省第一。
作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宁波聚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通过焕新产业、做强平台、优化生态,推动“宁波制造”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去年,宁波人工智能、高端制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达两位数,带动“361”产业集群产值增长7.5%,新增“三首”产品数量创新高。东海之滨,“新”力勃发。
人工智能产业竞争火热,在宁波,一条由行业冠军和“小巨人”企业组成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初露雏形。瀚晟的关节减速器、舜宇光学的定位相机、柔星科技的柔性电子皮肤……这些新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通过串点成“链”,推动宁波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加速冲一流。2024年,宁波规上人工智能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5%。
临港工业起家的宁波,经济底色曾颇为传统。近年来,该市发挥制造业大市的技术和配套优势,锻造一批新兴和未来产业集群,以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为突破口,解决“造什么”“怎么造”的问题。
去年,宁波新增共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2个,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比重超过42%。聚焦新产业、“新赛道”技术创新需求,“科创甬江2035”计划立项重大项目301个,计划补助资金逾10亿元。
科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镇海区面积不大,新材料行业却拥有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5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2家。“得益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宋振纶团队的专利许可技术,我们实现了磁钢免酸洗,支撑企业拓展海上风电等多元化应用场景,预计每年可新增产值8000万元以上。”招宝磁业副总林建强介绍。
甬江畔,科创策源的集聚效应正在释放。记者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了解到,建所以来,该所已有百余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前不久,该所牵头建设的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顺利获批,助力宁波在“国重”领域实现突破。目前,宁波正加快构建以宁波材料所、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宁波大学、甬江实验室等为龙头的“520”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人才育引用留。
好环境也是生产力。为推动产业链、科创链共融共舞,宁波提前布局概念验证中心等新载体推动成果转化,去年该市技术交易额首破千亿,达1217.04亿元。新年伊始,甬江实验室信息材料与微纳器件制备平台研发线投入使用,这也是宁波首个高能级微纳平台。“先进封装已成为提升芯片性能的主要手段,高能级微纳平台是实现这一技术的基础支撑。”平台负责人钟飞说,他们建立了标准化工艺库,可满足不同芯片研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