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俞家嘉/文 周子豪/视频
宁波企业以创新为核心,不断聚焦新领域新技术,电梯产品实现转型升级,将更高效安全智能服务大众。
甬派君有话说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当民营经济的春风吹过,勇立潮头的宁波企业,正不断聚焦新领域、新技术、新经济,持续向新、向绿、向未来。
宁波日报推出阿拉尚“新”系列报道,以产品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宁波企业深耕主业、以创新破局的鲜活故事——人形机器人诠释精密智造,XR芯片勾勒虚实未来,渔网再生的衣衫书写循环经济,9000吨压铸机重塑产业边界……
它们或打破垄断,或定义赛道,在数智化与绿色转型中锻造核心竞争力。让我们透过产品的“独白”,听见宁波新质生产力拔节的声音。
我是个勤快的“运输工”,只要你有需求,我就会及时响应,将你安全、迅速地送到目的地。
猜猜我是谁?没错,我就是一台电梯。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还生活着许多我的“兄弟姐妹”,为大家提供各种贴心的服务。
在你的印象中,我可能只是日常出行的工具,并没有特别留心我的变化。
但我的“爸爸”——宏大电梯董事长赵宏明总是说,“电梯技术迭代更新快,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勇立潮头,近三年,宏大电梯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始终保持在6.5%左右。”
就在前不久,我的“兄弟”超高速电梯以5米/秒的速度俘获了宁波国际贸易展览中心的“芳心”,顺利入驻12号馆,短短38秒就可以提升高度190米,从地面“飞入”云端。
你可能会问,“这么快的速度,乘坐起来会不平稳吗?会产生不适感吗?”
放宽心,做我们电梯这行的,安全当然最重要!
我的这位“兄弟”可是采用了领先的永磁同步无齿曳引技术,配合基于SIL3安全等级的电梯轿厢绝对位置定位系统,精准控制轿厢平层,实现智能派梯,让每一趟行程都安全可靠。
在地铁站、商场等公共场所,你通常会遇见我“变身”后的另一种形态——自动扶梯。
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拎着大包小包远行的旅客……每天,我都在忙碌地迎接着来来往往的乘客,巨大的工作量让我也难免会有些“小毛病”,必须按时检查各个“身体部件”,确保自己时刻处于最佳状态。
不过,传统的按时“体检”总是存在成本高、效率低、预警难等问题,让我非常“苦恼”。
幸好有了AI这位“好伙计”的帮助,我已经可以按照自身需求定制“体检”啦!
在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镇海大道(慈海)站,我成功安装上了AI大脑,通过振动、噪声、位移、电流、温度等感知部件,提取传动部件特征参量,形成多维数据组合,实时监测和预警关键部件的运行状况。
我的一众“兄弟姐妹”中,最令我羡慕的就是远赴云南曲靖宣威市尼珠河村的“青云梯”了。
他“身高”268米,是亚洲第一高度单体户外观景电梯,悬挂于陡峭的悬崖山体之外,与周边的峡谷风光交相辉映,十分壮观。
在尼珠河村孩子们的眼中,他不仅连接了天地,更是为他们打通了一条求学之路。
以前,村里学生上下学需要2个多小时,自从有了他,仅需90秒就能抵达山腰,再往学校路程不到30分钟,为学生省下了足足一个半小时。
听说,打造他可着实不容易呢,山间常常起雾,施工位置又在悬崖峭壁上,交通也不太便利,大型设备运输与吊装工作难度颇大。
好在技术部的“叔叔们”经验丰富,将大型设备进行拆分处理,并通过分段运输、逐层提升的方法,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曾经,我还是工业革命后的西方舶来品。而如今的我,在一代代宁波电梯制造企业的积极探索和努力下,突破了速度、突破了高度、拓宽了领域,实现了电梯产业的转型升级。
我坚信,未来的我,将在创新的浪潮中扬帆前行,以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姿态服务大家,请期待与我的每一次相遇吧!
编辑:张弛 一审:沈之蓥 二审:梅子满 三审:张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