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吟
“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我国已初步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跃升。提起这些年“中国制造”的代表产业,家电占据重要位置。
回望我国家电产业,从总产值不足5亿元,电冰箱、洗衣机等大型家电平均年产量不到2万台,且核心技术及零部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到如今的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全年家电出口数量超44亿台,连续多年蝉联全球家电产销第一,发展背后是国产家电从技术、品牌到供应链的系统性突破。
今天,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三大家”早已成为家庭标配,消费者的期待也已从基础的“能用”迈向更高品质的“好用”。但这些成熟品类近年来却容易陷入参数与价格的内卷,模糊了最本质的功能焦点。
浙江作为家电核心产研基地,以方太为代表的一批浙江家电民企,正通过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的转型浪潮,力图改变产业格局与民生图景。
■ 杨吟
从“不腐不蔫”到“锁住营养”
小冰箱背后的大民生
冰箱,是中国厨房的关键家电。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在用冰箱数量接近5亿台,国内家庭冰箱普及率超95%。自首台家用冰箱诞生,100多年来冰箱的制冷效率提升了20倍,能耗降低了80%,但核心功能——食材保鲜技术却进步寥寥。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全球每年约13亿吨食物因储存不当被丢弃,其中家庭储鲜环节“贡献”了35%的浪费量。
如今,随着有机绿叶菜等高品质果蔬成为餐桌“常客”,“吃得新鲜、吃得营养”逐步成为全民饮食共识。冰箱的保鲜能力也面临新时代需求的严峻考验。
长期以来冰箱缺乏明确的保鲜标准。国际机构认定的冰箱标准,仅对冰箱容积、耗电量、制冷性能提出了参考数据,现行国标也主要围绕温度稳定性、湿度控制、能耗效率等基础要求构建。
低温并不一定意味着保鲜,近年来市面上的冰箱产品不断提出降温保鲜、控温控湿保鲜、零度保鲜等新概念,靠控制温度与湿度延长食材保鲜期。尽管低温环境下食材外表没有变化,但内部营养却已大打折扣。有实验表明,绿叶菜冷藏3天后,维生素C和叶酸流失显著,肉类食物解冻过程中,还面临着微生物繁殖、破坏肌红蛋白、口感变差等风险。
保鲜标准与技术的滞后,从某个角度看是对消费升级和健康需求的响应不足。来自京东家电研究院调研显示,超过七成的高消费人群已将“保鲜效果”列为购买冰箱的首选因素,远超“容量”和“智能功能”。从“储存”到“储鲜”,成了提升生活品质需要着力解决的“关键小事”。
从低温控氧到氮气保鲜
创新重构冰箱保鲜技术
在讲求食材“鲜”味的浙江,本土企业方太给出了自己的保鲜答案。行业内普遍采用降低温湿度与降低氧气含量的方式来延缓食物腐败,方太跳出传统低温控氧的思维定式,把功夫下在了主动制氮控氧上。
在远洋科考、工业运输、医疗冷链等产业中,常常选择将氮气作为保鲜手段。但工业制氮设备庞大、噪声过高,不符合家用场景。面对技术难题,方太研发团队在4年时间内经过百余次设计调整与实验,把原本2米多高、半吨重的工业级制氮机缩小成近五百分之一放进冰箱。在一台还不到平板电脑大小的氮气保鲜模块上,方太装入了60多块零部件,同时将噪声控制至36分贝以下,率先实现了氮气保鲜科技的民用转化。凭借这一技术突破,方太也收到来自工信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评定和颁发的国际领先认证。
除了科技创新之外,方太还联合上海海洋大学谢晶教授团队,针对百余种常见家庭食材进行多维度对比实验,通过精准控制氮气和氧气比例,锁定更适合食材储鲜的“黄金氮氧比”。中国家用电器检测所检测数据显示:方太冰箱荔枝氮气保鲜7天后VC留存率92.3%,蓝莓氮气保鲜7天后花青素留存率98.5%。作为我国家电企业的创新尝试,方太冰箱将食材储鲜效果的评判维度从过去经验的“感官判断”,拓展到了营养留存与品质深度。
重新定义标准
引领家电行业转型升级
依靠冰箱产品核心科技的创新,方太全球新一代高端全嵌冰箱,重新定义保鲜标准,从单一的“时间维度”(保质期长短)和“感官维度”(不坏、不蔫),扩展深化到“营养维度”和“品质维度”(延缓营养流失和风味衰减),实现从“保不坏”到“锁营养、留原鲜”的提升,为家庭健康饮食提供了更高标准的保鲜解决方案。
这不是方太第一次在家电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发展道路上,方太持续彰显浙江民营经济强大的创新基因。
回溯2001年,方太首创“近吸式油烟机”,但产品却因安装高度不符合国际标准而遭遇否定。面对标准壁垒,方太凭借扎实的科学测试数据和用户体验反馈,8年间先后6次提出修订方案,以“浙江制造”的自信与韧劲,最终使得国际标准采纳了更科学、更符合中国厨房实际的中国方案。这背后标志着中国家电在国际舞台上从“遵守者”到“书写者”的关键转变。
如今,依托强大的研发积累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方太氮气保鲜技术再次推动冰箱行业保鲜标准的升级进化。
从挑战国际规则到创新定义国际通行标准,方太的成功背后,是持续多年将年营收5%以上坚定投入研发所铸就的硬核实力与手握超15000件核心专利的技术护城河。这种实践表明,浙江民企乃至中国制造迈向高端的驱动力,在于始终坚持大众需求,敏锐把握消费脉搏,并敢于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号角响彻浙江大地。方太等浙江民营企业将“科技改变生活”的命题具象化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每一份新鲜、营养与美味。在守护亿万家庭营养健康的同时,澎湃出浙江制造、中国制造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