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聚焦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日报】三千万元订单“炼”出新身份
  • 阅读:
  • 时间:2025-07-22
  • 发布:市经信局
  • 记者 孙佳骏 通讯员 徐风吹

    这些天,宁波湾畔,百琪达智能科技(宁波)股份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几台大型设备正被逐一拆解、打包、裹上防刮膜,即将起运。

    “这些要发往北方的一家龙头磁性材料企业,是笔3000万元的订单。”百琪达智能科技(宁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晗权指着眼前的设备说。

    百琪达是一家磁性材料装备研发制造高新技术企业,其设备已被宁波大部分磁性材料制造企业采用。

    2024年暮春,王晗权接到了北方某磁性材料行业龙头企业的电话。对方的需求很明确,不要单台设备,要一整条全智能化生产的先进生产线。

    “说白了,就是想要一个‘未来工厂’的模板。”王晗权描述,对方不仅要求设备能实现智能化,还要求把水电气走向、物流路径、数据流和接口全规划好,甚至得符合国家“绿色化、智能化”的产业政策。

    如果只是单一设备的智能化,对于百琪达来说,难度不高,在这方面,百琪达已经深耕多年。但是多工序多台设备的智能化协同联动,对百琪达来说,此前涉足不深。

    “这就逼着我们变,从‘设备制造商’变成‘整体方案提供商’。”王晗权意识到,不能只盯着自己的机器转得好,还得关心客户生产磁材的“整条线”怎么跑得顺,而这在行业内没有先例。

    “原先习惯人工干预的场景,现在都要实现全自动化,其中70%的场景还无法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只能依赖团队的‘头脑风暴’和实操推演。”为了拿下订单,王晗权下足了功夫——

    原料怎么来?他筛选出一批能提供高纯度、高标准化原材料的供应商,并要求其拿出最高标准的原材料。

    机器怎么造?他抽调公司内的研发骨干,组成团队,专门对接客户。双方每周线上开会,每个月线下对接,讨论内容层层细化,光方案就修改了十余个版本。

    设备怎么联?他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公司基础较弱的软件领域做技术支撑,统一数据接口,自主设计软件,把公司的全电动化技术与AI学习深度结合,更方便设备互联。

    最终,今年5月底,王晗权给出了一份令客户满意的方案,双方在订单合同上签下了字,进入制造和交付阶段。

    “这笔订单倒逼我们转型,使我们蜕变成‘整体方案提供商’,也能吸引到更多潜在客户。”王晗权预计,公司接下来的产值将得到快速提升。年底,在宁南片区,还将落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厂房,并配套建设一个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研发基地,缓解产能瓶颈。这次的全智能化示范生产线,也将在新厂房中试验迭代,并供意向客户参观。

    专家点评

    面对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和技术持续迭代的变革趋势,唯有不断技术创新才能永葆企业发展活力;唯有坚持绿色化智能化方向才能顺应行业发展大势;唯有客户为王、需求至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才能稳扎稳打。

    百琪达企业精准把握客户需求升级,从单一设备供应转向整体解决方案;突破技术壁垒,联动客户攻克自动化瓶颈;筛选优质供应商,引入外部专家,实现软硬件一体化。这种转型既拿下订单,更重塑核心竞争力,为拓展市场奠定基础。

    (宁波市发规院党组副书记 杨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