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严瑾 实习生 皮云霞 通讯员 陈佳
宁波加速布局前沿技术,时识科技利用类脑智能为各行各业赋能,助力新型工业化。
甬派君有话说
当前,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面重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城市形态。作为制造业强市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宁波正加速布局具身智能、大模型应用等新兴“赛道”,撬动“数”与“智”的深度融合发展。
为推动AI赋能新型工业化,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将于9月5日至7日在宁波召开。
在智博会开幕前夕,宁波晚报、东南财金、甬派联合策划“数说微访谈”第三季专题报道,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热点议题,专访数字经济领域权威专家与领军者,分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宁波实践,畅谈对宁波人工智能产业的展望。
当前,AI大模型正加速演进,激发全球产业革命。无论是年初DeepSeek的爆火,还是近期GPT-5的问世,都是社交媒体关注的热点。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大模型并非通往AGI(通用人工智能)——即让AI具备人类智慧水平的唯一路径。
作为一条有别于大模型的新兴技术路线,近年来,类脑智能正受到广泛关注。它摆脱大模型“烧算力”的范式,模拟生物的神经元网络结构和信息处理机制,让AI像人类一样,用极低的能耗完成深度思考。
宁波时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识科技)是全球领先的类脑智能与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公司的创始人兼CEO乔宁博士正尝试把“智慧”刻入芯片,为工业视觉、脑机产业、智能安防、智能电网、消费电子、具身智能等千行百业赋能。
把大脑的“感存算模式”刻入芯片
什么是类脑智能?乔宁告诉记者,这是一项模仿生物神经系统信息处理机制的前沿技术,它将大脑高效处理信息的原理“翻译”成芯片设计语言,让终端设备以毫瓦级功耗完成复杂任务。
“人类无需复制鸟类的所有结构,只需掌握空气动力学就能造出飞机。同理,类脑芯片不必复刻整个大脑,而是借鉴神经元和突触的高效协作机制,结合脉冲神经网络(SNN),即可研制出在工业和消费领域创造价值的类脑芯片。”乔宁指出,生物的感知与计算,具备功耗低、实时响应的特点。哪怕小小的蜜蜂,仅凭100万个神经元即可完成导航、觅食、飞行、社交等复杂行为;人脑每天的能耗约20瓦,相当于一个灯泡,却能生产无限的创意。
乔宁博士接受记者采访。
这背后的奥秘,在于它们能实时捕捉外界的变化,将“感知”与“运算”融为一体——就像人眼看到物体时,大脑瞬间就能理解其含义并给出反馈。它彻底跳出传统AI“先存储、后计算”的架构瓶颈,因而更高效、更节能、更迅捷。该公司的名字时识科技,正是取自“识于瞬时”之意。
乔宁注意到,当前的AI大模型仍在“拼算力”的路上狂飙。有报道称,如今全球20%以上的能源都“烧”在数据和算力上,这显然与“双碳”目标背道而驰。
“假如有一天机器人遍布千家万户,海量数据若全依赖云端处理,将带来巨大能源负担。而类脑智能凭借毫瓦级功耗,能在机器视觉、家用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等边缘计算场景提供绿色解决方案。”乔宁表示。
时识科技展示的公司海报。记者 严瑾/摄
用“生物智慧”赋能千行百业
乔宁告诉记者,时识科技将类脑智能“感算一体”的优势“注入”芯片,为XR眼镜、工业机器人等场景带来突破。
比如,该公司正重点研发可用于XR(即AR、VR、MR)领域的新一代类脑融合视觉芯片,实现眼球微动追踪,并支持每秒1000帧高速拍摄。它能让眼镜实时锁定人眼焦点,快速响应视线移动,让VR画面更流畅,减少用户的眩晕感。同时,它通过“注视点渲染”技术,仅对用户视线聚焦区域高清处理,能降低设备功耗,提升其续航能力。
这款芯片的植入,还可能成为开启“刷眼支付”的钥匙。乔宁注意到,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多家企业展示语音控制AR眼镜做支付的技术。而随着眼动追踪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未来的智能眼镜可实现精细化的虹膜识别,用于身份确认、刷眼支付,为用户带来安全高效的智能体验。
再如,时下热门的具身智能行业,类脑芯片能为机器人装上“条件反射小脑”。
“在生物的运动过程中,当眼睛发现障碍物、手指触碰到高温物体时,会迅速条件反射进行避障。植入类脑芯片的机器人,也能借鉴这一思路,快速将感知‘翻译’为行动指令,这将很大程度减少冗余数据和能耗。”乔宁介绍。
这只是类脑智能应用的冰山一角。时识科技自2023年将总部落地宁波以来,乔宁希望在这座营商环境良好的制造业大市找到类脑芯片助力新型工业化的可能性。“许多宁波企业正投身于智能制造,我们能提供类脑智能技术的产品,如高清工业级事件相机,它拥有百万像素高分辨率动态视觉传感器,以高动态范围及微秒级超低延时,可助力各类高速工业检测,判断零部件的瑕疵、感知复杂的光照场景,这些都是我们‘牵手’宁波制造的合作场景。”
时识科技推出的事件相机。记者 严瑾/摄
眼下,类脑智能已被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和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领域并列为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
乔宁表示,目前,类脑智能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他期待宁波搭建并打通类脑产业链上下游生态,让类脑技术率先在工业质检、机器人、智能终端等优势场景落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宁波经验”,从而在全国竞跑中抢占制高点。
编辑:张波 徐挺 审核:程旭辉 梅子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