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聚焦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甬派】聚焦“人工智能+”,宁波发布“两新”融合新政策
  • 阅读:
  • 时间:2025-09-11
  • 发布:市经信局
  • 甬派客户端记者 殷聪

    宁波印发新政聚焦“人工智能+”,支持企业研发,从七大体系发力,力争2030年建成全国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意见》将更加聚焦“人工智能+”。本稿件图片均由殷聪摄

    “看到宁波刚刚推出的政策,我们落地的信心更足了。”9月10日,刚刚结束“创客中国”宁波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的林腾宇,已决定将自己的高性能二维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项目落到宁波。

    在他看来,宁波成体系的扶持政策是对新兴项目最好的支持,特别是今年宁波对于优质企业梯队培育打出的“组合拳”,能够更好地支撑企业从小到大,由大变强。

    对首次纳入“瞪羚之星”企业名录的,按成长情况每年给予500万元研发后补助支持,也能更好地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努力向上攀登。

    林腾宇口中的新政策,是宁波9日印发的《宁波市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人形机器人是宁波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

    这份在去年“大智造”政策体系基础上,制定的新政策将更加聚焦“人工智能+”,重点突出了“两新”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支持制造业项目投资等重点内容。

    按照计划,我市将进一步聚焦“510”科技创新体系与“361”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核心引擎作用,全力打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场景应用—企业育成—产业升级”的“两新”融合全链路。

    比如,在场景应用方面,新政策进一步突出了人工智能创新赋能,支撑大模型研发应用,打造人工智能标志性应用场景。

    “目前,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两个新的趋势。”智加科技总经理施寅杰说,一是从“千人一面”走向“一人千面”,基于用户偏好实现个性化定制;二是AI正升级为“智能伙伴”,能主动建议、参与决策、持续进化,“越来越懂你”。

    “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地加大研发投入,模拟应用场景进行大量的测试。”施寅杰说,此次新政策就重点围绕数据、算力、算法等人工智能三大核心要素和场景、项目、产品等赋能应用关键环节,调整优化及创新提出6项政策。

    比如,我市将支持大模型研发应用,引导企业结合本地产业特色优势,在制造、教育、交通等领域培育一批有宁波标识度的垂直领域大模型和算法,对自研和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按照人工智能算力、数据、模型(算法)成本的30%给予补助。

    我市将支持人工智能标志性应用场景建设,坚持以场景为牵引带动本地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对示范场景给予100万元奖励,支持列入国家级人工智能领域示范企业和产品。

    ……

    一套组合拳将助力宁波打造具有区域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地和创新应用高地。

    《意见》进一步加大了对“三首”产品的支持。

    “当前,城市竞争已迈入创新驱动期,一批先进城市持续抢抓创新赛道,提升产业能级,成功引育了一批优质产业化项目。”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制造业大市的宁波,需要加速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

    除了更加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加强企业梯队培育,《意见》还从全力推进高能级创新供给、高效率成果转化、高质量企业培育、高水平融合应用、高效能产业升级、高成长赛道培育、高标准工作保障等七大体系建设,加速锻强创新动能,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

    比如,《意见》将健全“企业认定、政府认账”机制,加快开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试点建立企业“研值”“创新积分”增信机制,加快科技保险推广应用;更加突出健全“概念验证—中试—孵化”成果转化平台矩阵,落实国家、省关于建设制造业中试平台的工作部署,对国家级、省级中试验证平台,分别给予3000万元、1000万元的补助。

    与此同时,《意见》更加突出支持新赛道、新领域的培育,支持推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产品规模化生产及推广应用,支持新兴未来领域产业化项目,按投入额或销售额给予补助;《意见》将探索开展碳足迹认证,支持企业委托本地认证机构开展碳足迹核算认证……

    政策的助力让宁波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

    “这些创新的政策支持,将叠加原有的政策体系,共同推动宁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该负责人说,在这套“组合拳”下,力争到2030年让具有宁波辨识度的“361”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明显增强,在科技成果转化、人工智能应用赋能、新兴未来产业培育、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形成一批体制机制改革标杆成果,基本建成全国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编辑:季海鹰 审核:张颖 梅子满